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风火轮社区
2020年06月27日

有人说,看到如今 defi 热潮中热点项目,就像是马戏团里为了一顿饱饭不停钻火圈的老虎。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我不知道他这里指的究竟是 defi 项目,还是那些深陷其中挖矿的“农民”,不过可能也没这么辛酸,就像资本论中提到的只要有 50% 的利润,资本都敢为其铤而走险,更何况咱们这里如今很多 defi 品种的年化都能做到近 100%,哪怕它是暂时的虚幻的有变数的。

大家好,我是佩佩,这两天大盘有些弱,不过似乎并没影响到 defi 市场的人气度,相比前一周 comp 的一家独大,现在要算是群雄逐鹿,Balancer/Synthetix/Curve 都有上线类似的流动性挖矿项目,国内的还有 dforce 连夜赶制白皮书发币,波场生态中的 oks 也是这两天在上架。

不过相比于比特币世界中,最大的矿池在国内,海外负责“接盘”来说,这波 defi 浪潮中,貌似是反过来的,海外更多的在刷屏分享各种挖坑,哦不,说错了,挖矿经验,在投钱。

而国内,这方面也看到一些教程,不过从一些评论上来看,围观吃瓜的比较多,更多的投机者则会选择更为简单粗暴的直接买入。

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 defi 应用很多都是海外产品,有语言门槛,加上国内环境,十个币民里有两个能玩转钱包就不错了。

另一个就是老外没太见过世面,不像我们已经历经过交易挖矿视频挖矿等行为挖矿的伤痛,对那些虚高的年化收益已经没太多 fomo 兴趣,等海外的傻韭菜们多经历几次就好了。

海外韭菜在种提卖

之前我们说过,这次海外对这波 defi 潮流,还专门发明了一个网络用词:farm(耕种)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对那些参与挖矿的人,统称为“yield farmer”(农场主)。

他们像那些现实中的农场主一样,在以太坊网络中,选择利润合适的 defi 项目,就像选择一片肥料充足的稻田,进行播种,就像将其手里的 eth、u 或者 btc 借贷或抵押进去,然后坐等长出各种 comp、bal、crv 等代币,这就是他们收获的果实。

当然了,作为农民,这些果实也是必然要拿到市场上卖的。

加密世界的这场“农业运动潮流”,也是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抵押稳定币收获 comp,到增加套利玩法,再到如今已经发展出了“跨平台耕种”和“多元化收割”。

像继 comp 之后另一个炒作热点平台——Balancer,其模式是可以通过做各类交易对的流动性做市商来获得相应的代币激励,目前如按 50% 的比例存入 cUSDT 和 cUSDC,按 BAL 的现价,年化收益率可以高达 83%: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http://www.predictions.exchange/balancer/None

这引申出来的一个跨平台套利方案是,在 compound 的上存入 U 和 USDC,每天获得一个 comp 的份额分配+利息,再把它们转换成 cUSDC 和 cUSDT,转到 Balancer 做做市商,获取一个 83% 的年化收益。

而这个农田不仅可以如上述的连环种植,还可以种一得四,我们把它称为“多元化收割”,这是来自几个 defi 项目方的合作活动,Synthetix、balancer、Ren 还有个目测快要上所的 curve,他们合作推出了一个激励池,主要目标是为在以太坊上的比特币提供流动性。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用户只要存入比特币,可以获得四种代币激励:SNX、REN、CRV 和 BAL,此活动于上周开始,不过貌似只持续十周。

对于现在的“defi 农民”来说,这是一个收益多样化的阶段,如何选择将你的种子洒到哪一片田地会是门学问。

国内投机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不过,在这场游戏中,更暴利更直接的要算是直接炒作相关标的了,前有 comp 上线后翻了不止五倍,后有 BAL 被炒到最高 20U 以上,而他家最初的种子轮价格是 0.6U。

这也使得国内部分社群在狂热的跟踪各类在私木的,在 uniswap 之类的平台 fomo 发售的,以及可能即将会上所的代码。

下面稍微整理下这部分相关代码的一个基本情况:

1. DMG

DMM(DeFi 货币市场) 项目的治理代币,属于以太坊生态,22 号完成阶梯式售卖,价格 0.29-0.36-0.56u,已上所,暴涨暴跌型。

2. OKS

波场上目前唯一的 defi 类项目 Oikos 的代币,平台类 uniswap+Synthetix(发空气币+空气期权套利),可能因这两天接连上线接近我们的部分网红流量小所的缘故,社群里炒的比较火,海外稍微搜了下关键词,没啥韭菜反馈,有点瑟瑟发抖。

3. DF

国内前段时间也算因黑客盗币退还而成为网红的 dforce 家的激励代币,貌似没啥人气,还存在大户砸盘问题。

4. CRV

就是前面说的 Curve 家的代币,他家现在是可以挖,但还没开上线交易,有不少人在关注。

5. PNT

pNetwork,原先是做一个以 pBTC 的形式将比特币等资产移植到以太的可互操作的入口,这一波他家准备对大家说:我,defi,记得打钱!

最近悄摸摸的就上线了币安,据说之后也是会推出治理方案,走激励代币的模式。

6. Uniswap Token

说了这么久的 Uniswap,他家估计也是要发币的,只是这个时间点还不太清楚,只要别等到 defi 浪潮凉凉再发,估计都会成为市场焦点,毕竟现在只要玩 defi 板块的,谁人不知 uniswap。

以上是我看到的目前的一些,欢迎补充,应该还是有很多项目在路上。

踏浪 defi 的风险提示

当然上述这些标的,恐怕也是坑比较多,建议是只做投机,不要想太多。

就像海外把 defi 挖矿比作农耕,我觉得这个比喻太精妙了,因为在多数小白眼中,农作是项安全的工作,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稳稳的幸福。

但只有老手才清楚,农业那是要看天吃饭的,如果一切顺利,自然五谷丰登,但只要来一次天灾,不仅是没有收获,可能全部努力都要赔进去。

对,现在的 defi 挖矿行业的状态就是这样,这里是不保本的,但很多投资者就像小白对农业的理解那样,意识不到。

不仅如此,如果真要撸,你会发现在那些虚幻的 100% 年化面前那高昂的手续费简直就是“吸血鬼”。

以下是某老外给的一个参考:

存入 $USDC = 2-3U

开杠杆头寸 = 8-10U

收集收获 (索取 $COMP) = 每笔 5-10U

以 $USDC 的价格出售 $COMP = 10-15U

按他的说法,这些操作两三天就能花掉 100U,我看了一下数据,可能稍微有点夸张,提取 COMP 一笔 2U 应该差不多,不过我也看了国内的一些舆论,手续费就花掉上百 U 也是常见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手里能投入的资金没有 1000U 以上真的不要玩这个游戏,越玩越亏,亏破产,你信不。

甚至 1000U 都不够,真要套利,最好是 1 万 U-10 万 U 甚至以上才好,但大额资金能不能保证收益覆盖手续费成本,可能都还是问号,就像之前我们说的,现在挖矿开始分化了,可能随时要根据市场调整策略和选择平台,每动一下就是一笔成本。

所以,挖矿其实是一个高风险高门槛但收益并不确定的游戏。

另一方面,好的项目看的是长期的成长性,通过这种挖矿,初始极小的流通量产生几亿几十亿美元市值,这其实很容易把它的成长性提前消耗掉,挖矿的肯定都是要卖掉,而一天天的产出,能有多少持续的增量来接?

更何况,随着更多不管是这方面的优质标的也好还是蹭热度的也好,新币不断的冒出,分散了市场的资金,拉扯着各方面的收益,最后剧本就是从欣欣向荣的“FOMO 挖矿”变成“群内互割”。

要是这样也就罢了,问题是这里有些可能水还很深: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所以,你说,我们真的能好好的玩耍吗?

结语

今天这篇主要让吃瓜群众们了解下目前 defi 的剧情发展到哪一步了,这波呢,主要是海外韭菜没经历过,乐不颠颠的在玩给带起来的,咱们多担待哈。

而这里特别要提下这个国内外差别,弦外之音是,各位看官,如果您真想投机撸点生活费,选择海外“defi 农民”多的项目,虽然也是负和游戏,但至少靠爱发电能稳一段时间,国内相关的,有几个进去存钱的,都是割韭菜呢。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数字货币市场风险较大,还请谨慎参与!

防失联,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风火轮社区

defi 第二浪:海外韭菜在种提卖,国内在疯狂追寻下一个财富代码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评论0条

风火轮社区

简介:我们以社区用户为中心,帮助用户构筑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 同时也围绕用户投资场景,提供实时行情、项目评测、热点解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