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www.polkaworld.org 社区,共建 Web 3.0!
比特币仅是资产,不能用作支付货币?
文 | 区块链骑士
出品 | 火星财经 APP×区块链骑士
比特币诞生快 10 年了,区块链的热潮吹遍了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 2019 年,从西边的 Facebook 发行 Libra,到东方市场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这股区块链加金融的东风,吹响了一场金融科技的创新。
但 10 年中如果有什么不变的话——依然是比特币的地位,从 2009 年开始到现在,哪怕是经历了 2017 年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比特币依然扮演了王者的角色,截止目前其在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占比超过了 69%。
一周前被誉为“新兴市场投资教父”的 MarkMobius 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比特币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它的存在值得投资者关注”。
尽管比特币在区块链圈子目前仍是无懈可击的角色,但其弊端也同样显露无疑,因其先天设计,导致比特币的商业应用面临巨大的挑战,无法实时确认到账,无法获得高 TPS,转账费用太高,这些缺点使得比特币不能进入商业支付领域。
另一方面,比特币的象征地位也引起了许多商业创新者涌入,从分叉的 BCH (号称要解决比特币支付问题),到闪电网络,再到侧链(以 RSK 为代表)或者跨链(ETH、Polkadot、Cosmos),故事似乎总是不同,但本质确乎雷同——为比特币提供一个商业解决方案,以便金融使用。
而现在依然备受关注的两个解决方案无非是闪电网络和跨链。
闪电网络只剩“闪电”
大部分人都会问一句,究竟什么是闪电网络?该设计最早是在 2015 年 2 月的一篇论文中被提出,所谓闪电网络是在比特币上运作的“二层支付协议”,通过将一些交易数据放在链外执行,减少对比特币根链的依赖,从而提高交易速度、减少交易费用。
在今年 2 月发布的网络测试结果显示,闪电网络支付速度已与 Apple Pay 等传统的中心化数字支付平台相差无几,而闪电网络之所以“闪电”,是将大部分交易放到链下实现。
总体来说闪电网络带来了理论上每秒数百万乃至数十亿笔的交易,以及链下交易更低的手续费(通道理论上是没有手续费的,但实际需要支付少量节点维护费用,类似于矿工费)。
这样听起来的闪电网络似乎可以很好的解决了比特币商用问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最新的闪电网络数据显示,自主网上线以来(不到 20 个月),现总共有 28000 多个通道,4700 多个拥有活跃通道的节点、以及 820 万美金的总容量。
据 The Block 分析师 Larry Cermak 的统计,目前闪电网络上最大的单一实体是 LNBIG,拥有 25 个公开节点,总容量为 513.7BTC (约 520 万美金)。这意味着一个拥有 25 个节点(全部节点占比 0.5%)的实体目前控制了接近 61% 的网络容量。
而运营 LNBIG 节点的人在六月份时曾说,他们“每天赚 5000 到 10000 聪比特币“、”一个月最多 20 美金“的通道费,但他们在打开和关闭闪电网络通道时花费超过了一千美金,基本属于亏损状态。
所以总体来看,尽管闪电网络在主网上线后经历了一波高潮,但目前通道数量、节点数量和 BTC 的容量纷纷出现较大的下滑。
另一方面,一些真正使用过闪电网络的人表示,“需要让钱包全天候保持在线状态,否则汇款之前无法收到钱,甚至可能在电脑崩溃时丢失所有财产”,而这些都让人们对使用闪电网络感到谨慎。
就在本月 11 日,闪电网络开发者 Rusty Russel 披露一个严重的安全漏洞,并声称,如果使用者不及时更新软件,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并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其匿名性甚至会导致无法追回被盗财产。
跨链还是个孩子
另一个比特币商用支付解决方案是 2019 年热门的“跨链”,该技术受到了众多关注,不仅是因为其可以打通区块链之间的信息孤岛,扩充联盟链、私有链和公链的网络价值,还在于它可能会构建一个真正的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
虽然类似闪电网络也归属于跨链技术的一种,但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是中继技术的跨链,例如 Polkadot 和 Cosmos。
而 Polkadot 和 Cosmos 重点还是关注链间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因此也可以进行一些资产跨链,类似将比特币资产直接链上转换为以太坊资产,而不是现在通过交易所来完成操作。
Cosmos 是通过 Cosmos-SDK 来重构区块链的生态系统,Cosmos-SDK 是一个开发框架,类似于一个工具包,允许开发人员按需开发自己的项目并接入到 Cosmos 生态中。
而 Polkadot 是由一系列的平行链(平行链处理交易,并将其结果转移到原始区块链上)、中继链(即连接平行链并确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组件)以及将 Polkadot 连接到外部区块链的转接桥组成。
尽管两个项目都宣称可以实现比特币与其他链或者资产间的交互,但从实现性来说依然充满未知。
以 Polkadot 生态中的资产跨链项目 ChainX 为例,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项目,凭借“去中心的链间资产流通和多签合约或轻节点协议托管”,收获了 13600 多个比特币接入网络。据悉,ChainX 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二层网络,而其转账时间仅需 2s,转账的矿工费仅需几分钱,安全性也优于闪电网络。
但 ChainX 的 Layer2 能不能成为被更多商业机构所接纳的比特币商用网络,从现阶段来看仍需要商业本身的验证。而类似这样为比特币提供跨链技术的网络依然还有许多,但大部分应用也依然还在开发或者实验阶段。
一点思考
回到比特币商用性来看,不管是闪电网络,还是链间互操作的跨链项目,尽管他们都理论上解决了比特币的转账效率问题和转账费用问题,但安全性依然有待考验,闪电网络的一些技术漏洞,或者 ChainX 这样以信托节点来完成安全认证的方式,似乎都还需要完善。
发展了 10 年的比特币似乎成为了区块链世界的“圣杯”,几年前人们还会渴望去取代它的地位,但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后,被“扼杀了”无数次的比特币仍旧灼灼生辉,甚至愈加坚定。
围绕着比特币展开的智能合约、跨链交互成为了又一批朝圣者追求的方向,而他们希冀的是,让比特币或者区块链真正落地到商业应用中,再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令人好奇的是,不管是闪电网络,还是侧链、委托代理、原子交换、跨链等等,会不会依然不是比特币商业解决方案的终点呢?
互动时刻:
你认为比特币支付还有未来吗?欢迎小伙伴在下方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 加入波卡群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好看” 再走吧!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简介:波卡(Polkadot)第一中文社区,带你寻找 Web 3.0 时代新机遇!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