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请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CoinVoice官方立场无关

无现金经济,看上去很美

链内参
2019年12月18日

由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北京社区主办,鑫苑科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平行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区块链百人会、北京区块链应用技术研究院、AMT社区、哈希未来HashFuture、BTCU高校区块链技术社区联合主办的“央行CBDC vs. Facebook Libra”专题辩论赛圆满成功,辩论赛场精彩纷呈。

数字货币诞生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是一个自下而上、兴起于江湖之间的创新,呼应了人们在危机之后改善传统金融系统的决心。而在2018年,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公开呼吁各国提高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重视,因而带动了世界多国央行正式开启了数字货币研究和发行计划的改革进程,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兴起于庙堂之中的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北京社区联合数家在区块链技术理论及应用领域位属前沿的机构组织了题为《自上而下的央行DCEP主导性模式和自下而上的Facebook Libra公司主导性模式 何者才是未来数字货币发展的更优模式》的辩论会,并有幸邀请到了国家开发银行国际战略研究处处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吴志峰教授;现任数字资产研究院技术及学术副院长、CSDN 副总裁、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区块链与知识产权专委会主任孟岩先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胡捷教授;与BitAudit 数字投行、BitBook 数字银行创始人、中国会计行业联盟副主席丁永强先生作为评委,与来自国内各大区块链研究机构、清华大学、伦敦政经、中央财经大学等顶尖院校的辩手一起探讨“工业4.0时代的货币金融服务将以何种形式展开”。

货币金融服务思想激荡,区块链辩论会解构“未来”

开场,联合主办方鑫苑科技的魏然代表在会中提出,纵观区块链发展史,江湖和庙堂是推动其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今年这两股力量分别又有了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二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Facebook发起了由数十家巨头公司参与的Libra数字货币计划。可见,全球众多国家已经跻身到这场未来数字金融的全球竞赛之中,对两种数字货币形式的策略性讨论势在必行。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战略研究处处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吴志峰教授随后发表了题为《从数字货币到数字资产》的开场演讲,并提出,“此次辩论恰逢央行正计划推出DCEP的时刻,核心意义在于激发大家对Libra与DCEP两种数字货币在实际场景中推行与应用的思考。数字货币不是为现存社会设计的,其实质是多种属性的叠加,且属性仍在不断扩展。单一数字货币在特定场景下无法充当全部的货币职能”,“伴随数字货币的发展,人民币的‘币’可能更趋向于仅体现其‘价值’成分,而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分界将会愈加模糊。我们所处在货币和价值的大航海时代中,这是我们每一位亲历者的荣幸,同时这也使得此次辩论会分外有价值”。

辩论会中持自上而下CBDC观点的正方代表团由来自火币集团韩国站战略企划部的郭雨坤,Vsex.pro商务总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刘畅,鑫苑科技数字资产部的战略经理蔡单至,和YOUNG区块链青年社区的发起人、原清华区块链协会会长、清华大学经济法硕士刘长青组成。辩手们从人类学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了CBDC是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暨达成共识的手段工具,在实用性、适用性及易用性方面较Libra均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在主权信任问题上有天然的优势,以至于在税收权方面,法币可以更好的充当货币在缴税、计税和稳定的支付性能上的价值。

持自下而上观点的反方代表团由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技术交流社区发起人姚一帆,BTCU高校区块链技术社区联合发起人、原中央财经大学区块链协会会长张胜楠,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的马扬,和BTCU高校区块链技术社区发起人、原清华区块链协会副会长、InfPool合伙人卢地组成。他们表示,在全球化程度增强、全球金融风险增大、传统主权货币信用机制受到质疑的大背景下,人类有理由去寻找新的数字货币模式。Libra的高渗透性与广泛的应用场景让企业主导的数字货币模式成为除纸币之外最为适用的形式。而Libra更有利于减小价值交换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成本,如跨境支付限制等诸多问题。伴随更多诸如Facebook等科技巨头加入数字货币发行与竞争的大浪潮,市场竞争监管也会进一步加速和完善,以负反馈的逻辑弥补在政策层面的劣势。

在攻辩环节,辩论双方又进一步就应用场景、渗透性、组织治理机制、匿名技术,价值担保、监管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随后的自由辩论中,现场来自各大公司、协会及院校的听众也积极参与辩论,就Libra与DCEP的防伪防盗机制与区别、两种货币的实施风险把控、货币价值转移的关系等问题及实际操作难易程度比较等立论思路延展对正反方辩论内容进行了优化与补充。

四位嘉宾评委亦从实证性、规范性、落地可行性三个维度分别发表了可圈可点的论述。

吴志峰教授认为Libra与以DCEP为代表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两个不同的子类,Libra是跨境支付创新的探索,DCEP是纸币电子化过程中尝试保留其原有匿名性的一种尝试。不论新旧事物,解构金融问题还需回归本质。一种货币能否国际化不是区块链亦或电子货币的包装,而是看支撑其的经济体量有多大、币值是否稳定、及是否可自由流通、自由兑付的。孟岩副院长认为从落地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央行DCEP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而Libra在技术上的渗透性更强。货币应用不完全因为信用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兼容性、应用性能否铺开。胡捷教授认为,两种技术把区块链以更具像化、可操作化的形式带到公众面前,都会给未来的金融市场改革带来巨大的机会。丁永强先生也同样认为Libra加密货币、及央行的数字化改革均具有深远意义,如果双方可以从Libra对货币体系冲击及CBDC对隐私保护上展开,并触及开源社区这一话题,会让辩论更加精彩。

现场听众均对双方辩手的丰富的观点、深度的理论及风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表示了肯定。辩论双方的观点颇为丰富、各位辩手有深度的立论、辩论风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赢得了全场的肯定。最终,正方一辩郭雨坤与反方四辩卢地分获最佳辩手。会后国开行吴志峰教授表示,要多举办此类辩论以关注时事,激励大众参与,引流思想碰撞。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oinVoice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如需报道或加入交流群,请联系微信:VOICE-V。

评论0条